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供应链,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的物流业进入供应链时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可以用1234567来解释:
“一个定义”——供应链实际上就是用信息化手段把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一个产业、一个国家上下游物质和非物质的资源加以整合与优化的一种网链结构,它是一种组织方式和一种商业模式的变革,组织方式与商业模式落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两个关系 ”——供应链和物流的关系、供应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把这两个关系理清了,就知道供应链应该干什么。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党中央要求用信息化与现代物流来改造传统产业。供应链离开不了物流,离开了物流供应链就没有基础,但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物流本身就是一个供应链系统。供应链与物流无论在功能、边界与本质上是不同的,物流业严格讲是一种硬实力,而供应链更是一种软实力。
“三个维度”——供应链是战略思维、模式创新、技术进步。或者叫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
“四个层面”——要从企业供应链、产业供应链、城市供应链、国家供应链四个层面展开。企业供应链是基础,产业供应链与城市供应链是重点,国家供应链是根本。西方国家供应链是从企业特别是从制造业起步的,对中国来讲,供应链的基础还是企业,但必须走出企业围城,进入产业、城市与国家。世界银行每二年发布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中国2016年排26位,这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相适应。
“五种方式”——从我主编的七本《中国供应链管理篮皮书》123个供应链优秀案例分析,有五种类型:生产型、商品交易型、服务型、平台型、生态型供应链集成体系,这五种方式的创新,就是一种新动能,可以带动产业升级;
“六个保障体系”——即环境、科技、人才、金融、体制、机制。
“七个基本结论”——第一、供应链与互联网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两个翅膀。一个从技术上解决问题,一个从模式上解决问题;第二、供应链作为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是今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常态;第三、供应链与互联网都在改变世界;第四、供应链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第五、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以及供应链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未来必然趋势;第六、“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全球供应链战略;第七、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抓手,是降本增效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