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管理
(1)采用运作驱动的物流管理方法,包括物流运作、资金运作及市场运作。这要求在物流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完善销售、采购网络,依靠先进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尽量减小库存或实现零库存,缩短从原材料采购到较终产品进人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加速资金运作,减少资金占用成本。
(2)标准化物流作业。在物流标准化改造中,应按国际惯例和国家通行标准制定物流设施标准,对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并规范物流用语。物流标准化包括商品包装的规格化、系列化,物流信息的条码化,装卸、运输和储存作业的集装单元化,托盘、集装箱和卡车车厢尺寸的标准化等。
2)使用新的物流技术,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一方面要建立整合性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并运用从外部的销售终端系统(POS)、电子数据交换(EDI )、嵌人式操作系统(EOS)、增值网络(VAN)到内部作业的无线射频技术(RF)、超线程技术(HT)、自动存取系统(AS/RS)及卫星导航系统(CAPS)等新技术手段降低物流成本。因此,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解决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问题。这不仅要收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账、交易条款、用户情况等大量内部数据资料和信息,还要收集外部的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信息。此外,还要求在包括订货、采购、维修、服务、交易、存储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采用较新的信息技术,缩短运作的时间,减少运作成本。
另一方面要建立数据仓库平台.支撑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数据仓库应以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和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为主,要能有效地提供集成化和历史化的数据,支撑各种决策分析,以提高物流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此外,物流企业要加强机构的网络化建设,通过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增加供应链的信息覆盖率,实时掌握供应链信息。
3)树立新的物流管理理念,实现“双赢”目标
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物流理念,达成“双赢”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然现代物流服务目标是全面提升客户价值,那么企业应该与客户分享物流合理化所产生的价值。因此,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服务一般不按功能服务定价收费,而是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方法,即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与客户达成协议,按物流成本的一定比例加价收费或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实际上,客户因为物流合理化而发展壮大,物流外包规模自然会相应扩大,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会随之增加,物流服务的收益和规模效益必然会提高。这就是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 |
![]() |